扭扭龙以舞时龙体颤抖与扭动而得名。由于是一人持龙表演,因此又称《独龙》。
《扭扭龙》据传起源于清同治年,不久便销声匿迹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,由老艺人盛天筹,在县文化馆干部的配合下,根据传说,挖掘和整理出这一鲜见的灯彩形式,使之重现人间。盛天筹说他公公曾经听长辈说,相传很早以前,龙潭内潜居着一条水龙,而村外一座叫焦炭石的古洞内则盘踞着一条火龙。,村南珠山之上有一颗巨大的彩珠突然滚落潭中,引起双龙激烈争夺,掀起狂涛涌向潭口,冲毁了村庄。村民不堪其苦,请来道士作法,祈求双龙离潭入海。无奈道士法术不高,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法事,才求走了水龙,而火龙依然在潭里吞吐抛追彩珠,继续制造水患,祸害谭外百姓。村民们经过商量,依照火龙的模样,用禾秆扎了一条龙并插上香火,派青壮年举着它,在村里村外田陇小道游走,而后送至河边,点火焚烧,请它借水道回归大海。说也奇怪,经过这么一闹腾,龙潭竞然平静下来,不再危害乡邻。从此以后,每逢新春,人们就扎龙祭祀,祈求平安,相沿成习。到了他太公那一辈,村里有几个机灵小孩,元宵观看大人玩龙灯,只见起灯时有人敲锣击鼓放鞭炮,(到人家演出)时有人敬茶敬酒送红包,觉得又有趣又有利,便瞒着大人,砍竹折条,扎了些小龙,在龙腹下面绑上两根小棍,然后一人举着一条龙仔,到邻村舞动,向户主讨蜡烛、爆竹等物带回家去玩耍,后来被大人发现,觉得这小龙很好玩,有人又做了两条更小的龙仔插在它的头、尾之上,并改用一根木棍绑在龙腹中段。这就是的《扭扭龙》的雏形。
起初逢年过节《扭扭龙》往往是二龙一珠三人一伙,尾随大龙灯在村里表演“二龙戏珠”,元宵后也与大龙一起送到河边焚烧。以后逐渐发展成单独活动,由大人领着孩子扛上小龙串村,讨取香烛爆竹、果品和赏钱,到了清末民国初年,已形成今天的《扭扭龙》。2013年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上一篇:相山板凳龙 下一篇:无
Copyright © 崇仁县文化馆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 地址: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广场北路9号
邮编:344200 电话:0794-6333633 传真:0794-6333633 E-mail:crwgs@163.com
网站备案:赣ICP备15006294号-1